钱钟书:最狂的才子,最深情的丈夫
钱钟书
(1910年10月20日-1998年12月19日)
“谑浪笑敖,中心是悼”,典出《诗经·邶风》,指心有艰难困苦,却仍谈笑风生,想到钱钟书的一生,历经无数变革甚至危难,笑对窘境、戏谑自若,却也合适。
走近钱钟书先生,看这位学贯中西的鸿儒,内心有怎样的气节,去面对生活种种喜悲。
钱钟书的第一个窘遇应该就是考清华大学了,当时清华大学校风清奇,一份录取名单就能让你领略:
以后的散文大家朱自清报考清华,0分。未来的国学大师季羡林报考清华,得了4分,试卷是百分制,据说季老第一志愿还是数学系。年轻的历史学家吴晗考清华,也吃了鸭蛋。钱钟书报考清华时,数学15分,还算这帮名人里的最高分。
本来数学不及格不能入学,但钱钟书“国文特优,英文满分”被破格录取(前面几位名人也因专长被破格录取)。
入学不久,钱钟书就以博学强记震惊全校师生,许多老师都对他另眼相看,不把他当成学生,而是当成顾问。教授吴宓更是称呼钱为“世兄”,询问自己的课上的怎样。钱钟书逐渐人气爆棚,被誉为清华三大才子之首,另外两个是考古学家夏鼐和历史学家吴晗。
钱钟书一生爱猫,50年代他养了一只猫,呵护备至。
每见这只猫和别的猫打架,钱准上去帮忙,后来干脆准备了一根长竹竿,无论夏暑冬寒,只要听见自家猫叫唤,他就急忙从被窝或房中出来,拿起竹竿去助战。
| 杨绛钱钟书合影
在『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』的清华园,『大名鼎鼎,文采斐然』的钱钟书遇见了『清逸温婉,知书达理』的杨绛,二人初见钟情,坠入爱河。
钱钟书曾用一句话,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:“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:妻子、情人、朋友。”这对文坛伉俪的爱情,不仅有碧桃花下、新月如钩的浪漫,更融合了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。纵然两人已离世,其深情依旧在岁月的轮回中静水流深,生生不息。
| 杨绛、钱钟书、钱瑗
在没有网络,没有搜索引擎的年代,才显出大学问人的重要性。有一次美术家黄永玉要查“凤凰涅盘”的出处,《辞源》、《辞海》、《中华大辞典》、《佛学大辞典》、《人民日报》资料室、北京城的民族学院、佛教协会都请教过了,都不知道!
一筹莫展之际忽然想起钱先生博学,黄永玉连忙挂了个电话,得到答复如下:
“这算什么根据?是郭沫若1921年自己编出来的一首诗的题目。三教九流之外的发明,你哪里找去?凤凰跳进火里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,古罗马钱币上有过浮雕纹样,也不是罗马的发明,可能是从希腊传过去的故事,说不定和埃及、中国都有点关系……这样吧!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……啊!不!你去翻翻中文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,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得到。”结果马上找到,解决了所有的问题。
不仅记得渊源,连第几本都知道,钱先生简直就是活百度。
| 杨绛钱钟书夫妇心系文学
1991年,当时全国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《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》,要拍钱钟书,被他婉拒。别人告诉他会有很多的酬金,他淡然一笑:我都姓了一辈子“钱”了,还会迷信这东西吗?
钱老忌惮俗尘是中外一致的,不仅怕被国人打扰,更懒得敷衍外国人。有位英国女士打电话说非常喜欢他写的文章,想到家中拜见作者。他在电话中说:“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,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?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华访问时想见钱钟书,他说:“见了面没话说!”
钱钟书就是这样一个大儒,才华横溢却又不乏孩子气,有时孤高的甚至不近人情。但一直坚守心中的那面旗帜,那是古代读书人的气节——和而不同,谑浪笑傲。
钱钟书先生妙句,以供解颐
1、人生的刺,就在这里,留恋着不肯快走的,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。
2、流言这东西,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,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,比流氓更具有恶意,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。
3、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。假使人生真是这样,那么,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,具有书评家的本领,无须看得几页书,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,书评一篇写完交卷。
4、似乎我们总是很容易忽略当下的生活,忽略许多美好的时光。而当所有的时光在被辜负被浪费后,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,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,感叹它是最好的。
5、一张文凭,仿佛有亚当、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,可以遮羞包丑;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、寡陋、愚笨都掩盖起来。
6、世界上大事情像可以随便应付,偏是小事倒丝毫假借不了。譬如贪官污吏,纳贿几千万,而决不肯偷人家的钱袋。
7、一个人,到了20岁还不狂,这个人是没出息的;到了30岁还狂,也是没出息的。
8、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。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,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。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,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、正经严肃,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,没有卧室,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。
9、婚姻是一座围城,城外的人想进去,城里的人想出来。
10、反其道而行之。换个角度看世界,会收获到不同的东西,世界也因此以另一个面貌展示在你面前。
往期精彩